|新一代信息技术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互联网+ 大数据 人工智能 高端信息技术核心产业
|高端制造 机器人 智能制造 新材料
|生物产业 生物医药 生物农业 生物技术
|绿色低碳 清洁能源汽车 环保产业 高效节能产业 生态修复 资源循环利用
|数字创意 数创装备 内容创新 设计创新
|产业资讯
|地方亮点及地方发改委动态
|独家内容
|杂志订阅
✍️ 投稿
您的位置:首页 > 领跑者
飞越智能时代的下一代 AI CITY
2022-03-20 13:03
字体: [   ]
特斯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基础设施和技术驱动的智能化时代到来
  来自市场研究公司Machina Research的最新数据显示,全球物联网连接数量及物联网收入在2015年-2025年之间将增长3倍。2015年,全球物联网连接数量为60亿个,根据预期推算,到2025年这一数字将增至270亿个。同期,物联网收入将从7500亿美元增至3万亿美元,其中1.3万亿美元将通过设备、连接和应用收入直接来自于终端用户,剩余部分则将来自于上下游资源,包括应用开发、系统集成、托管和数据货币化。
  2015年,“互联网+”这一概念正式被国家认可并被纳入政府工作报告。在传统行业与“互联网+”进一步深度融合的同时,已有人开始思考“互联网+”的下一站,中国数字化转型的道路该走向何方。
  201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了“智能+”,要求“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壮大数字经济”。
  “智能+”是科技发展和应用的新阶段和新维度,更是中国经济社会各领域数字化转型的新方向和新未来。据工信部数据,截至2020年5月末,中国蜂窝物联网用户达10.97亿,同比增长44%,比上年末净增6886万户,其中应用于智能制造、智能交通、智能公共事业的终端用户增长均达30%左右。根据GSMA(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和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共同预测,中国目前已是全球最大的M2M(Machine to Machine,机器对机器通信的泛称)市场,2020年中国蜂窝连接数有望达到3.5亿,年复合增长率约29%。 
  中国的城市数字化经历了几个大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政府信息化阶段,又称为“前智慧化”阶段。以政府信息电子化为主要内容。
  第二阶段:智慧城市阶段。国内的智慧城市在2013年大规模推进,主要驱动力是住建部公布的三批全国性的智慧城市试点,行动方是各级城市政府。这一轮智慧城市建设集中在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数据中心、传统城市智慧化平台、城市展览馆等内容。因为缺乏资源整合和应用落地,这期间建设的大批数据中心、城市平台在建成后的使用效果并不理想,虽然在建设之初具有试点示范效果,但由于缺乏持续可运营性,因此更多承担了试水和探路的作用。
  第三阶段:垂直场景化阶段。试点型的智慧城市建设出现了诸多问题。从2017年开始,部分智慧化平台“性价比”较低,并没有给市民带来可感知的效果,因此政府主导的智慧城市的总体规划建设进入了一个“冷静期”,转向以落地为前提的细分应用,如教育信息化、医疗信息化、安防(由于AI在视觉领域的进展而突然快速爆发)。而从城市总体角度来看这些领域并不被认为是典型的城市场景,而被看作是行业场景。
  引领行业:全维度智慧场景服务商
  2017年11月,特斯联主办智慧城市展望为主题的峰会,首次提出AIoT(即AI+IoT,人工智能物联网)概念及业务架构。在随后的几年中,包括华为、阿里、小米、百度在内的国内主要科技公司也纷纷提出自己的AIoT战略。
  依托于AIoT领域的先发优势,特斯联积极拓展产业链上下游市场机会。
  在业务层面,特斯联连续攻克了社区、能源、建筑、办公、停车等一系列场景。
  在产品研发方面,特斯联抓住具有跨场景价值的抓手级产品,如边缘计算产品,结合通行和控制的人脸识别Pad等。特斯联把边缘产品做到了业内领先水平,能实现跨云的协同能力和跨场景的应用落地,就是因为边缘计算是人工智能物联网应用最重要的硬件组件。
  2019年,特斯联的业务已经拓展到园区、商业、校园、文旅等各种场景,逐渐建构起了从终端硬件、边缘设备到平台解决方案的“云-边-端”产品体系。2020年9月23日,特斯联发布了全新一代的AI CITY产品。特斯联AI CITY是数字化环境缔造者并为新物种而生的城市智慧生命体。特斯联AI CITY从总线到硬件、从物联空间到存储及运算分步等等都是全新的,进而能更好地服务机器人、无人业态、智能操作系统、新一代先锋消费者等。
  AI CITY具备未来科技感、弹性可延展、机器人友好的基础设施为其构筑起互联互通的硬件物理承载;统一调度、智能响应、可OTA远程升级、千人千面的城市操作系统是确保AI CITY可进化的底层软件支撑;丰富的城市组件、高适配度的场景,打通产业链上下游及不同行业合作伙伴的开放共生平台为AI CITY提供长期可持续的运营生态。“硬件+软件+生态”三原色渲染出特斯联AI CITY与众不同的魅力。
  率先突破:人工智能城市AI CITY
  2015年,特斯联成立之初,为一家智能硬件生产商。2016年初,特斯联进行了业务全面升级,致力于搭建城市级的移动物联网平台公司。此后,特斯联以智慧社区为突破口,逐步拓展场景。
  到2016下半年,特斯联已经成为社区领域的头部玩家。全国二三百亿平方米的社区物业面积中,特斯联覆盖了3亿多平方米,成为了彼时市场占有率最大的公司。在社区建设最领先的城市上海,特斯联的社区覆盖率超过25%,处于绝对的市场领先地位。
  2017年,智慧城市概念开始普及,各类智慧城市试点的数量已经超过500个,由城市政府自上而下地设计、规划和建设的各类智慧城市平台层出不穷。特斯联将公司的战略定位,由之前的“城市级移动物联网平台公司”调整成了“城市级智能物联网平台公司”。从“移动”到“智能”的转变,是特斯联从自身业务和市场需求出发进行的战略调整,也是特斯联作为一家科技公司的技术愿景。从此人工智能物联网(AIoT)成为了特斯联的核心技术主线。
  2019年,特斯联的业务已经拓展到园区、商业、校园、文旅等各种场景,逐渐建构起了从终端硬件、边缘设备到平台解决方案的“云-边-端”产品体系。“城市级物联网”已经难以涵盖公司的业务范畴,于是特斯联把公司的定位升级为“全球领先的智慧场景服务商”。
  特斯联从发展之初就以场景智能化为发展目标,因此选择了自下而上的发展路径,从最落地的物联网和场景做起,逐步实现全场景积累和持续运营。
  基于业务和经验的积累,特斯联将城市智能化发展划分为4个阶段:
  1.0阶段:是以智能硬件单品为主要产品,这个阶段的数字化基础设施尚不完善、物联网节点分散而缺乏联通、数据极度破碎,使用者只能感受到某个节点的便捷。
  2.0阶段:具有关联性的终端节点通过平台实现连接配合,形成智慧社区、智慧家居、智慧建筑等垂直领域的解决方案,这也是目前行业中大多数厂商提供的产品。在这个阶段,终端节点和数据在单一垂直场景中实现了有限的连接,能够实现一定程度的协同服务。
  3.0阶段:城市中的数个场景在基础设施、物联网终端、数据与平台功能等层面得到,实现一体化产品和解决方案矩阵——这就是特斯联最新发布的AI CITY。特斯联希望将几年来所有积累的场景和产品都融合到AI CITY中,结合应用生态,实现城市级的智能物联网运营。
  4.0阶段:未来,特斯联还希望把AI CITY连接起来,打造更进一步的城市网络,实现城市与城市,甚至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互动。
  从2019年第一个AI CITY样板落地重庆开始,短短一年时间,AI CITY在沈阳、武汉、德阳等城市先后落地。
  2020年9月23日,特斯联发布了全新一代的AI CITY产品。截至目前,特斯联人工智能城市正在包括重庆、迪拜、武汉、德阳等城市持续推进中。
  地方政府从AI CITY中看到了激发地方经济活力、促进城市智能新基建、进入智能经济深水区的可能。以重庆样本为例,这个名为“CLOUD VALLEY云谷”的片区将为重庆高新区带来包括基础设施、商业服务以及园区管理在内的多项智能化升级,全面提升科学城的营商环境和服务能力。目前,特斯联的入驻已经带领超过100家特斯联所在产业上下游的科技创新企业入驻。
  目前,城市智能化转型已成为全球共识。新加坡自2014年提出“智慧国”概念,已投入超过17亿美元进行ICT基础设施建设,2019年-2022年仍将投入10亿美元推进国家智能化转型。2017年,沙特阿拉伯发布“NEOM”计划,计划斥资5000亿美元,在红海沿岸打造面积达2.65万平方公里的未来新城。2019年4月,欧盟推出“数字欧洲计划”(Digital Europe Programme),总预算达92亿欧元。2019年6月,G20 Global Smart Cities Alliance成立,致力于共同制定智慧城市技术准则。2020年1月,欧委会通过《2020年工作计划》,提出未来5年将重点推动欧盟经济社会向智能化转型。
  而中国是城市智能化建设市场规模最大的国家,占据全球在建智慧城市数量近50%,泛城市智能化市场规模突破万亿元。
  从互联网时代到智能时代,中国云数据中心资源总体供给规模平稳增长,近年来复合增长率在30%以上。全球500强超级计算机的计算能力中有32%来自中国,仅次于美国的37%。北京、上海、广州、武汉、重庆五大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已建成运行,42个二级节点上线运营。在工业互联网领域,全国具有一定区域和行业影响力的平台超过70个,跨行业跨领域平台平均工业设备连接数已达到65万个,平均注册用户数突破50万。
  数字经济无疑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2018年,我国数字经济总量达到31.3万亿元,占GDP比重超过1/3,达到34.8%,占比同比提升1.9个百分点。数字经济的发展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7.9%,成为带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核心关键力量。
  中国的几乎所有行业领域都在经历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渗透。据麦肯锡全球研究院的产业数字化研究,目前在中国的各个行业中,数字化程度最高的包括信息和通信技术、媒体、金融;部分数字化的领域包括文娱、零售、健康、基础设施、政府管理、教育;制造、交通、服务、地产等多个领域处于数字化程度较低的状态。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建设数字中国、智慧社会”,这一理念开启了中国数字化转型的新时代,数字科技和新经济行业也站上了国家新旧动能转换的主舞台。
  城市作为融合应用人工智能、物联网等诸多先进技术和理念的入口级综合场景,成为了数字化时代市场关注的焦点。数字化的下一阶段是智能化,在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浪潮中,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将带来全新的智能化机会。
  中国的新基建正在引爆城市智能化加速转型,特斯联处于AIoT的大赛道下,涉及潜在数千亿的市场机会,作为率先占据顶层设计制高点的企业,特斯联希望在马上到来的智能化时代成为行业中的领航者。每个时代的智能化转型均伴随巨头产生,城市的智能化转型必将诞生新的巨头。如果说互联网改变了人与信息的连接,让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了变革;移动互联网改变了人与人的连接,让沟通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那么,这次智能化转型浪潮将催生万亿市值巨头的诞生。
 
来源:本刊原创文章。
关注微信公众号:

官方账号直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 | 广告刊例 | 版权声明

地址(Address):北京市西城区广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8-13层(8-13 Floor, IT Center B Block, No.315 GuangNei Street, Xicheng District, Beijing, China)

邮编:100053 传真:010-63691514 Post Code:100053 Fax:010-63691514

Copyright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网 京ICP备09051002号-3 技术支持:wice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