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古伽船舶科技有限公司
杭州古伽船舶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水体治理工程、特种机械设备及水质净化长臂船,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为广大客户提供适合各种水域工况的“古伽智能”牌系列画舫款、折叠款、现代款、浅水折叠款水质净化长臂船,产品能大面积、自动化、高效率收集处理蓝藻、绿藻、黑臭河浮泥、油污、浮萍、水葫芦、落叶、花絮、生活垃圾及其他微细无序状水面漂浮物。
公司研发中心拥有雄厚的技术实力,并与浙江大学专业团队、德国库堪德智能工业控制公司及杭州市城管委等单位建立了广泛的合作,系列水质净化长臂船产品因适用水域广、打捞种类全、收集效率高、处理效果好、能耗人工低等优点,实际运行成本仅为传统作业方式的几十分之一,且纯电动作业低噪声,无二次污染。该产品的作业形态彻底解决了水面保洁行业的痛点,其技术为世界首创,在水环境治理工作中创造了全新的治理模式,已成为国际性重要会议活动的“水环境保障工作利器”,获得业主单位的高度评价。产品在 2016 年 G20 峰会(杭州西湖)、2017 年世界财富论坛(广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海)、嘉兴南湖“红船”一大会场等重要场合出色地完成了保障任务,另在太湖、巢湖、滇池等国内重点湖域高效解决了其常态化的蓝藻打捞难题,同时公司产品也为国内众多风景名胜区及城市景观河道提供了有效的水面保洁服务,为提高“河道精细化、常态化”保洁标准提供了革命性的解决方案。
一、西溪湿地常规保障
水中的藻类、生活垃圾、黑臭河浮泥、油污及其他微细无序状水面漂浮物如何更好地清理?西溪湿地水域水面为什么能常年保持清洁?杭州古伽船舶科技有限公司经过近十年潜心探索,成功研发水质净化长臂船,能大面积、自动化、高效率收集处理水面漂浮物,涵盖蓝藻、绿藻、黑臭河浮泥、油污、染料、浮萍、水葫芦、落叶、花絮、生活垃圾等,为水环境治理创造了一种全新模式,可以说是水面保洁行业的一次“技术革命”。
在西溪湿地及周边水域,近十艘水质净化长臂船在水面自由穿梭滑动,柔性连接的两具拦截臂始终处于垂直悬浮状态,欢快地把水面垃圾“攘入怀中”,水面上各种漂浮物没有丝毫逃逸。西溪湿地工作人员蒋胜平说:“机器人牵引两具拦截臂,实施各种打捞作业姿态,从根本上阻止了各种漂浮物逃逸的可能。我们从 2018 年引进这种船舶之后,精细化、常态化打捞,使西溪湿地水域水面常年保持清洁,树立了西溪湿地水环境的良好形象。”
在杭州 G20 峰会期间,公司精心设计了画舫船,与西湖景区融为一体、相得益彰。长臂船在西湖景区会场水面 24 小时不间断作业,不仅改善了困扰西湖多年的颤藻类浮泥清理难的情况,而且通过常态化作业实现了大范围、高效率的打捞落叶、柳絮等一切水面漂浮物,从根本上杜绝浮泥的产生。水质净化长臂船是将流体力学和电动力学精准运用,结合现代人工智能技术、信息传感技术及新能源技术的系统工程设计。两具牵引机器人可以根据各种作业场景完成灵活调姿及随机配速,在水深 30 厘米以上的浅岸即可作业,作业时每小时的工作效率达到 5 万 ~10 万平方米,打捞的效率高、覆盖面广。我公司根据每种水体漂浮物和污染物的特点,设计出了系列水质净化长臂船。
西湖水域管理处游船部负责人胡小乔说:“智能长臂船自动化程度高、实现了单人操作、维护简单、运行稳定,很好地解决了困扰行业多年的打捞难题。”值得一提的是,蓝藻清理长臂船运用特有的分层遴选、负压式吸水分离、流体力学脱水技术,能迅速达到藻水高效分离,最终将藻浆浓缩成含水率 95%~85% 的状态。再通过特别研制的高分子材料,在水体形成高效收集网,将蓝藻细胞快速收拢,并迅速破坏其细胞结构,从而达到脱水干化的效果。黑臭河泥漂清理长臂船,利用特有水流分层技术实现大面积、高效率自动打捞水面泥漂,克服了泥漂不易打捞的难题,运用核心技术减少水体扰动,在保持泥漂的漂浮状态下将所有泥漂完整引入收集舱,运用分离、脱水技术,将泥漂滞留于收集舱内,脱水后泥漂形成糊状。油污清理长臂船可以高效率完成各种稀薄油污、泡沫及细碎垃圾快速聚拢收集工作,有效实现油水分离和浓缩。公司已先后完成嘉兴南湖、广东世界财富论坛等十余次重大水环境保障任务,为国内众多风景名胜区及城市景观河道提供了有效的水面保洁服务,为提升河道精细化保洁提供了全面的解决方案。
未来,我们将继续朝着水域治理“高、精、特、新”专业化高科技方向进军。最新研发的 5G 智能无人船、新型蓝藻干化移动处理站、蓝藻浓缩收集站已取得重大技术突破,即将投放市场。
二、广州城市河道保洁
广州市天河区河涌多为连通入珠江的断头河,存在涨退潮现象,涨时流速快,退潮时吃水浅,部分河涌底泥露出水面,河道上桥梁、管线等距离水面很低(涨潮时低于 1 米)。河涌两边商铺、酒店、居民楼居多,河涌三面水泥包围,水面垃圾以底泥污花、浮泥、油脂泡沫、生活垃圾为主。其中浮泥、油脂泡沫人工无法打捞,夏天极易引发臭味,该问题一直困扰当地主管部门。
广州市天河区市容环卫第三管理所于 2017 年引入第一艘水质净化长臂船,至2021 年已陆续引入 10 艘,其中包括适用于大水域作业的油电混合大型画舫型(GJ-H-A)2 艘,适用于景观河道作业的中型画舫型(GJ-H-B)4 艘,适用于低矮桥洞(最低离水面高度 0.7 米)作业的中型折叠 2 艘,适用于浅水域(水深最小处 0.4 米)作业的浅水折叠型(GJ-QZ-C)2 艘。油电混合大型画舫转移速度快,除满足日常作业外还可用于突发应急保障,中型画舫和中型折叠主要用于日常的保洁作业,浅水折叠主要用于退潮时及断头河浅水区作业,形成了应急保障、常态化作业、无死角作业一整套河涌水面保洁全覆盖体系。
水质净化长臂船受河道通行高度、水深限制小(桥洞距水面高度大于 0.7 米,河道中间水深大于 0.5 米即可开展作业),可适用于各类条件水域作业,尤其是漂浮物最易于聚集的浅水区域。新能源纯电动作业,减少油类燃料存储、运输风险,避免二次污染;普通民用 220 V 电压充电,能源获取方便;充电 10~12 小时可满足 10小时作业,作业、续航能力强;作业输出电压为 48 V 安全电压,保护措施齐全;常态化作业日耗电 25 度,极大节省能源成本;自动智能化程度高,可实现单人作业,操作简单对作业人员技能要求低;效率高、效果好,减轻劳动强度,降低人力成本。
设备模块化组装制造,维护、保养简单,故障率低;某一模块发生故障,可以整体拆卸替换模块,减少因设备维修停机误工的时间。效益分析:水质净化长臂船作业时,拦截臂展开可达 35 米宽度,进行地毯式推进作业,行进过程中完成漂浮物的打捞、收集处理,最大作业效率可达 10.5 万平方米 / 小时。所有漂浮物全部汇集在拦截臂范围内,最终进入收集舱。拦截臂所过之处,不留死角,无漏网之“鱼”。而且可实现单人作业。
一艘水质净化长臂船每天的作业面积和打捞量相当于原打捞方式至少 4 艘普通作业船加上 10 名保洁人员作业量;自动收集、脱水、滤干,清运方便,降低工人作业强度的同时,打捞效果远远高于人工打捞及一般机械打捞;按人均每年 5 万元人力成本;每条普通作业船每天 200 元油料成本,年作业 280 天,每年维护成本 5000元;水质净化长臂船每天 30 元电能成本,年作业 280 天,每年维护成本 8000 元测算,1 艘水质净化长臂船每年可节约成本 67.76 万元。
水质净化长臂船系统化、常态化保洁作业,不仅高效解决了底泥污花、浮泥、油脂泡沫、生活垃圾等水面漂浮物无法有效打捞的难题。而且在打捞作业的同时向水体人工曝气复氧,增强河道的自净能力,增加水体的光照强度,逐步改善水质。结合截污纳管等工程,源头上堵截减少增量,通过治理减少存量,逐步恢复河道的生态环境,达到除黑、除臭的功效,减少底泥污花。
*本文内容摘自《领跑Ⅱ——“十四五”展望: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典型做法与新技术新产品产业化案例汇编》,不构成购买或投资建议。